top of page

NLP名詞索引

設立心錨 (Anchoring)

面對任何刺激或表象(內在或外在的),形成或觸發某種反應的過程。心錨可自然產生,也可預先設定。

 

假設架構 (As if frame)

預想某事已經發生了,即思考『假設』它已經發生了,在心理上激發具有創意的解決,以超越眼前的障礙,達成意圖的目標。

 

結合 (Associated)

在某個經驗中,我們亦參與該情境,我們的五感能完全發揮功能。

 

信念 (Beliefs)

我們對世界的概念,以及我們在其中遵守的原則。

 

肢體語言 (Body Language)

溝通的最大管道,包含穿著、修飾、姿態、手勢以及動作。

 

測度 (Calibration)

籍由讀解非語言訊息,確實了解另一人的心理狀態。

 

因果 (Cause & Effect)

互相之間有相倚性,或被視為具相倚性的經驗、事件、情況等等,以致於其中一項的表達或發生導致另一項的表達或發生。

 

歸類 (Chunking)

籍由提昇或降低某個邏緝層次來改變自己的認知。

 

複雜等於 (Complex Equivalence)

把兩件毫無關連的事情扯上一起,讓它看似有密切的關係。

 

言行一致 (Congruence)

當人的所有部份都朝向一個目標努力時,所呈現統合且完全真誠的狀態。

 

意識 (Conscious)

當下對事物的認知。

 

內容重建 (Content Reframing)

把討論焦點轉向文句的另一部份,詢問:『這還代表那些其他的意義?』來給這部份賦予另一種意義及狀態。

情境重建 (Context Reframing)

以詢問:『在這情況下,這會是適當的反應嗎?』來改變文句某部份所描繪的情境,賦予它另一種意義。

 

會話式的要求 (Conversational Postulate)

催眠式的語言,問句形式被會意為一種指令。

 

準則 (Criteria)

一項評估所依據的標準。

 

交互映現 (Cross Over Mirroring)

以不同形式的動作來配合某人的肢體語言,例如,用腳打拍子來配合別人演說的律動。

 

刪除 (Deletion)

在言談或想法上,抺去經驗的某些部份。

 

抽離 (Dissociate)

不在一經驗當中,而是由經驗以外看到或聽到。

 

扭曲

以不精確的方式來表達某事的內在經驗的過程。

 

生態平衡 (Ecology)

系統內生命個體之間與整個系統相互之間的和諧關係。這也能用來說明生命體內在的生理平衡;在個人及其思想、策略、行為、能力、價值及信念之間的整體關係。

 

尋究/ 引出 (Elicitation)

以行為喚起某個心理狀態。亦指藉由直接觀察非語言的訊息或藉由詢問模式來發問來蒐集資訊。

 

眼睛的讀解線索 (Eye Accessing Cues)

眼球的移動,顯示出我們是如何思考或在使用甚麼表象系統,如視覺、聽覺、或觸覺。

 

框架 (Frame)

設定某種認知事物的情境、或方法,例如目標架構 (Outcome Frame) 、回溯架構 (Backtrack Frame)等。

 

模擬未來 (Future Pace)

心理上預習某種狀況,以確認某種欲求的行為會產生。

當下 (In Time)

在時光線上與此時此刻完全結合。

 

不一致 (Incongruence)

有所保留、沒有完全專注於目標的狀態,內在的衝突會表現在個人的行為上。

 

意圖 (Intention)

某行動我目的,目標。

 

內心對話 (Internal Dialogue)

對自己無聲的對白。

 

內在過程 (Internal Processes)

一個人在某一特定情形下所有的信念、思想、評估、表象、感覺與情緒。

 

內在心態 (Internal State)

情緒狀態。

 

優勢系統 (Lead System)

發現資訊後,將之優先輸入人的意識中的表象系統。

 

引導 (Leading)

改變或調校自己的行為,如充分的親和感足以讓其他人追循。

 

吻合 (Matching)

為了加強親和力,而去模仿某人的部份言行舉止。

 

詢問模式 (Meta Model)

應用這模式,可以辨別在溝通中因扭曲,刪除及一般化而使語意變模糊時,藉一些特別的問句,將之澄清與精確化、並回歸到感官上的經驗及深層結構上。

 

後設程式 / 潛在心靈程式 (Meta Programs)

我們在經驗上設定的習慣性及系統性的過濾器。

 

隱喻 (Metaphor)

以寓言比喻的方式來進行非直接的溝通。NLP的隱喻包括了擬似、類似、及暗喻。

 

米爾頓模式 (Milton Model)

詢問模式的反向模式,運用人為的模糊語言模式,來探索某人的經驗及進入其潛意識資源。

映現 (Mirroring)

明確地吻合某人的語行舉止。

 

非吻合 (Mismatching)

為了反制、打斷或終止某會議或談話而對某人採取不同形態的行為,以破壞親和力或一致性。

 

世界模式 (Model of the world; Map of Reality)

每個人以其個人的認知及其經驗建構個人獨特的世界觀。個人處世原則的總和。

 

模仿 (Modeling)

參照及認識某些可讓人完成任務的意念或行為次序的過程。奠定學習的基礎,加速達致的成果。

 

名詞化 (Nominalization)

動詞轉化成抽象名詞的過程,名詞形成的語言形態。

 

重疊、交錯 (Overlapping)

運用某表象系統來接近另一種表象系統,例如抽繪某種影像,然後聆聽其相伴的聲音。

 

臨模 (Pacing)

藉由參與認同某人之世界觀,來獲得或保持一段時期與此人之親和感。你可臨摹其信仰、思想、及行為。

 

部位、次人格 (Parts)

具某意圖或有某時刻有某種衝突的副人格。

 

同音的含糊 (Phonological Ambiguity)

同音的兩個字,如『星星』和『猩猩』、『廳』和『聽』、“see” vs “sea”

 

生理上 (Physiological)

人的各樣正常功能。

 

正面意圖 (Positive intention)

某人使某項行為背後的目的,亦即其能帶給這人實際上的好處之原因。

 

感官用語 (Predicates)

可表示某個表象系統用法的感官性字詞。

  

假設前題 (Presuppositions)

在溝通時必須預設的意念或狀態。

 

主要表象系統 (Primary Representation System)

個人最經常運用其進行意識地思考及組織其經驗的表象系統。

 

連結的含糊 (Punctuation Ambiguity)

合併兩個分別的句子為一個句子,讓此一句子有兩者意義的含糊性。

 

引用語 (Quotes)

例如某個定義是這麼說的,『你的訊息的語言形式好像源自另一個人』。

 

親和力 (Rapport)

建立或保持兩人或更多人之間的互信及了解關係的過程,以使其他人能給予預期反應的能力。

 

架構重建 (Reframing)

改變某一陳述的背景狀態,以賦予其另一種意義。

 

表象 (Representation)

一個人在進行一項評估時所使用的內在影像、聲音與感覺。

 

彈性 (Requisite Variety)

思想或行為的多樣適應性。

 

豐資心態 (Resourceful State)

當某人感到充滿資源時的整個精神上的或生理上的經驗。

 

資源 (Resources)

任何可被導引來達到某一目標的事物:生理的、思想的、策略、經驗的、人物的、事物的、或財富的。

 

敏銳的感元 (Sensory Acuity)

對於我們由世上接收到的感官資訊,學習使更好、更有效的辨別過程。

 

以感元為主的觀點 (Sensory-based Description)

由感觀上可直接觀察或印證的資訊。

 

心理狀態 (State)

你的感覺、你的心情。在任何時候,某人精神上或生理上表現的總合。我們所處的狀態會影響到我們的能力及對經驗的詮釋。

bottom of page